一次意外的事故,两个生命的转折。13年来,受害人胡某苦苦追寻、度日如年,当事人张某隐匿人海、苟且偷生,执行干警坚持不懈、多方挖掘……2024年9月3日下午4时,得知相关线索后,惠阳法院执行干警果断出击,成功找到了“失踪”已久的张某,一宗跨越十三年的案件迎来“破冰之旅”、进入执行程序。
事情还得从13年前也就是2011年说起。一天,胡某因为摩托车灯坏了到一家修理店换灯。此时,老板张某一边答应一边忙着手头的活——熟练操纵着砂轮磨铁片。不料,张某用力过猛,砂轮将铁片划破,瞬间飞出漫天细碎的铁刺,直接刺中刚在一旁停稳车的胡某。胡某右眼瞬间昏黑,血液从他捂着眼睛的手缝间溢出。
张某立即把胡某送去医院,垫付1万元医药费后,自此不知所终。后法院于2013年1月判决张某赔偿胡某各项经济损失共计17万余元。同年,案件进入执行程序,被执行人张某隐匿人海,其名下亦无可供执行的财产,案件执行进入僵局,而胡某也因此次意外右眼完全坏死,工作生活都受影响,至今未婚,过得不是很顺意。
多年来,执行干警始终没有放弃,多次耐心询问、积极引导胡某协助挖掘、提供线索。
“法官,我找到张某了,他换了个地方跟店名开店,地址在......”2024年9月3日下午4时,胡某向惠阳法院执行局提供线索。执行干警果断出击,成功找到了张某。
“我没有钱,我只是上班的。而且,那天晚上是意外,我也付了医药费。现在找上门,是不是想用13年前的事要挟我要钱!”张某心虚,马上解释。
“当年送我去医院只付了1万块钱,就给我玩消失。无论如何,你今天必须给我赔钱!”胡某说。
眼看着双方见面就争吵激烈,且张某态度很是强硬,拒不执行判决义务。而此时店外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,执行干警决定将其拘传至法院。
“你知道我找了你13年吗?如果你觉得你没有责任,你怎么会东躲西藏这么久?”
“张某,这个案件在2012年立案且对你合法传唤,开庭时你拒绝到庭,执行期间你逃避执行,按照程序上说,你不履行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,我们是可以对你进行司法拘留的。”执行员余学全接过张某的话,冷静地说道。
余学全是惠阳法院执行局旧案流转中心的负责人,主要负责处理疑难旧案。到达摩托车店现场时,细心的他发现,张某店铺很大、客源不断,经济收入应该比较可观,长年累月的办案经验告诉他,这个案件有很大的和解可能。执行干警轮番上阵,耐心劝解,“胡某的眼睛因你受到了伤害,他有权得到应有的赔偿。”“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,现在如果能和解,对你和胡某都好。”
但执行干警没有放弃,他们继续耐心地向张某讲解法律条文,告知逃避执行的法律后果,并详细分析利弊,尝试从情感上打动他,“你可以考虑一下分期偿还,这样既能体现你的诚意,也能给胡某一个交代。”
“分期履行你不同意,我们只好对你依法进行司法拘留。”为推进执行、保障司法权威,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利,执行干警当即决定依法对张某采取强制拘留措施。
虽然已采取了司法拘留,但该案仍未有实质性进展,需趁热打铁。今年9月19日,执行干警再次组织双方调解。
“对你进行了司法拘留,不代表你就不需要履行还款义务了。在这数十日的拘留中,你也感受到了不被待见的痛苦,你想想胡某因为你的过失导致残疾,至今未婚,连工作都很难找,你的痛苦不及他十分之一,要将心比心,坐下来好好协商还款方案。”
面对执行干警一遍遍的释法析理,张某惭愧地低下头来,“对不起!”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表示愿意和胡某协商,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。
次日,张某带着2万元现金亲手交到胡某手中。国庆节前,14万元已成功支付给胡某。双方约定余款2万元每月支付3000元直至履行完毕,后胡某当场向法院申请解除张某消费限制。
“叮”,10月29日,胡某的左眼看到微信群在闪烁。“账户到账3000元”,他打开了手机发出语音汇报:“法官,对方已经把11月份的钱转过来了。”
“好!”执行员稍稍停顿,在群里@张某:“你已按剩余2万元分期支付约定,履行了第一期还款义务,根据你们双方最新调解方案,剩余1.7万元年底前一次性付清,有无异议?”
日前,胡某带着锦旗来到惠阳法院执行局,表达他诚挚的感谢。看着锦旗的余学全还惦记着:“跟进一下剩余1.7万元的还款情况。”
跨越十三年,一场意外伤害与正义的终极和解即将落下帷幕。这是一段坚韧维权的故事,也是对每位公民权益的坚定守护。惠阳法院始终秉持“如我在执”的司法温情与尽“执”履责的工作态度,倾尽各种执行措施,以强有力的执行力度回应广大群众的民生期盼。今年以来,该院共受理执行案件3264件,执结2747件,执行到位标的额38702.89万元。